2011年6月初,美国佐治亚州一家工厂向中国出口筷子引发西方媒体热议。这家工厂每天可以生产200万双筷子,大部分出口中国。《时代》周刊评论说,在每件商品都标注“中国制造”的时代,进口筷子无疑是个标志性事件:中国虽然拥有全世界最廉价的劳动力之一,但这种优势正在逐步丧失。
制造业工资上涨迅速
6月19日,《时代》发表了名为“中国廉价劳动力时代终结”的文章,在广州建厂22年的美国商人查尔斯·哈布斯在文中称自己正考虑去柬埔寨建厂,因为中国的劳动力价格正让他的公司失去竞争力。
类似的现象并不鲜见,去年一年间,许多跨国企业和中国公司都扩建或搬迁到劳动力廉价的西部。文章援引华南美国商会会长哈利·赛亚丁的话说:“中国廉价劳动力的时代结束了。”
高盛公司驻香港首席经济学家乔虹说,过去10年来,中国制造业工人的实际工资每年增长近12%。4月份,美国劳工统计局发布报告显示,2002年至2008年,中国制造业的实际时薪上涨了一倍,而美国只上涨了20%。
外来投资者有跌有涨
制造业工资上涨的结果就是,廉价制造业逐渐开始向劳动力更为廉价的地方转移:一方面,国内的如服装、玩具和简单的电子器件等产业已经开始向孟加拉国、越南和柬埔寨转移;另一方面,部分跨国企业上演“西进运动”,把企业搬迁到内陆地区。
《时代》指出,中国廉价劳动力终结未必是“坏事”。美国劳工统计局数据显示,尽管劳动力成本上涨,2008年中国制造业的工资水平仍只相当于美国的4%左右。《经济学人》刊文指出,中国大部分产业的薪水依然不高,如制造业、矿业、建筑业、农业等。
与此同时,劳动力薪水上涨并没有降低利润,或赶跑投资者。中国商务部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虽然前五月来自美国的投资减少,但来自亚洲和欧盟的投资在增多。
高工资时代前景更广
工资的上升也意味着,中国人口袋里有了更多的钱。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因此获利,它们急切地希望中国增加消费以减少国际贸易的巨大不平衡。美国商会做的一次调查显示,75%的商会成员主攻出口市场,而去年这个数字发生了质变:75%的受访公司表示它们在中国的生产主要供应中国市场。
《经济学人》指出,对中国来说,靠数百万廉价和低薪劳动力获得经济成功的时代已经终结,现在该向这个时代说再见了。只要管理者认清方向,高工资时代带来的长远利益将带给中国一个更有成效和更大发展的时代。
|